古籍研究所

程俊英先生

发布日期: 2017-03-26   作者:  浏览次数: 1919

程俊英先生(1901-1993)

 程俊英先生1901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翰林的家庭。父程树德,字郁庭。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历任京师大学堂教习、北京大学教授。先生年轻时勇敢地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考上了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国文专修科。在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陈钟凡诸先生影响下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参加了中国有史以来女子第一次的干政游行,在自己的履历上写上了光辉的第一页。在校学习期间,先生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初步接触了马列主义理论和妇女解放思想,在胡适的影响下致力于白话文运动,在黄侃、刘师培、林损诸先生的传授下培植了深厚的国学根柢。1922年,先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从此走上了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道路。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自1951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1973年被迫退休,1978年复职,任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先生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乐育英才的一生,是献身学术的一生。
    建国甫始,先生立即参加上海市妇联的筹建工作。妇联正式成立后,担任常务委员,兼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加人民主同盟,任民盟市委委员,年迈后退为顾问。自建国后第一届市人代会始至1966年“文革”前夕,一直被选为市人民代表。“文革”后又连续担任两届市政协委员,对参政、议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85年,先生以八十四岁的高龄光荣地加入了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一时传为美谈。

对于心爱的教育事业,先生也倾注了无穷的心血。早年曾著《中国大教育家》一书,对我国历史上各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作过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点与特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求有如严父,关怀胜过慈母。先生博学多能,计其一生,曾开过十门以上的课程。对每门课程都精心准备,材料则巨细无遗,讲授则深入浅出,务使学生由此而入门,进而升堂入室。对于学生的学习心得,即使与自己的观点相左,只要有一点可取,也热情地给予鼓励,亲自推荐发表。所指导过的学生,后来有许多成了名流学者,这些都是和她的谆谆教诲分不开的。先生对青年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业务上着意培养,在生活上也关怀备至。尽管自己经济并不宽裕,还不断对家境贫寒者给以资助。在中文系工作期间,曾与人发起,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所得稿酬全部用来接济经济困难的教师,让他们度过难关。时至今日,接受过先生指导和接济的教师和学生,谈起先生,还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1978年,先生复职之后,不顾年登大耋、体弱多病,一气指导了三届十五名硕士研究生,亲登讲坛,亲批论文,为结束古籍整理研究青黄不接的局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所培养的研究生如今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发挥着骨干作用。

在学术研究上,先生更是硕果累累。她长于古典文学研究。尤精于先秦文学,对《诗经》更有独到的见解。“四人帮”粉碎后,她挥戈返日,先后完成《诗经译注》、《诗经漫话》、《诗经选译》等书共数百万言,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推崇。由于她对《诗经》研究的杰出贡献,被公认为海内《诗经》学的权威,实至名归地被推为中国《诗经》研究会会长。除了以上著作外,她还主编了《诗经赏析集》、《中国文学大辞典》先秦两汉部分,整理校点了《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诗毛氏传疏》等清儒经学注疏名著。

由于先生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奉献精神,多次被评为校先进、校“三八”红旗手,1984年还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1986年先生按规定退休,还继续主持“诗经研究”这一科研项目。更令人惊叹的是,九十高龄的她还提起笔来,与人合写了一部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创作的小说——《落英缤纷》,问世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读者纷纷来信,表示钦佩和欣赏。

 先生的德配张耀翔先生,著名心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与先生结婚于1923年,1964年辞世。先生常言张先生不但是她的爱人,还是她的知己。先生育有二子三女。长子正奇,次子正雄,长女继音,次女纯音,三女素音。除三女外,均殁于先生生前。

1993年2月20日下午4时30分,先生抛下了她为之呕心沥血七十馀年的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搁下了撰写“五四”运动参加者奋斗历程纪实小说的凌云健笔,与世长辞。终年九十三岁。在先生的灵堂上,门人所撰的一副挽联表达了他们对先生的无限怀仰:


九旬不辍弦歌,人钦才学识德无双,咸望期颐,底抛立雪诸生,一旦长天沉宝婺;

 诗三百研成著述,家益齐鲁韩毛而五,群推祭酒,纵熄为霞晚照,千秋钜业耀名山。 (刘永翔撰)



程俊英先生部分著作书影、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