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前期召集筹备,“墓志与宋代文学、历史”学术沙龙于2016年11月11日下午13:30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学术沙龙室举办。出席此次学术沙龙的学者有:周裕锴(四川大学)、张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朱刚(复旦大学)、仇鹿鸣(复旦大学)、侯体健(复旦大学)、郑嘉励(浙江省文物考古所)、李贵(上海财经大学)、仝相卿(河南大学)、黄敏捷(华南师范大学),以及我所的顾宏义、刘成国、方笑一三位老师。此外,本场学术沙龙还吸引了我所众多学生旁听学习。
沙龙由刘成国老师主持。会议伊始,刘成国老师对与会学者进行了一一介绍。之后,所长顾宏义先生致词,对全体与会学者表示欢迎,并宣布研讨正式开始。
首位发言的是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的郑嘉励研究员,郑嘉励老师在浙江地区有着丰富的考古工作经验,其以南宋墓志为中心,简要介绍了浙江省宋墓考古情况,指出浙江出土墓志存在不均衡现象,对温州、台州、丽水、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区的墓志挖掘和整理,逐一描绘其现状和前景。并提出杭州、嘉兴发现宋代墓志最少的问题,与会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进而延伸出诸多相关问题的热烈探讨。
(郑嘉励研究员发言)
刘成国老师的发言主题是“新见墓志与王安石家族研究”,发言从“王安石传记史乘之不足、族谱中的新见墓碑辨伪、新出土王益墓志铭、《王少卿墓志铭》与王安石后裔、王安国卒年、宋人文集中墓志与王安石行实”等方面展开,考订之详实,逻辑之缜密,吸引了在场师生沉浸其中,共同对其进行分析探索。
(刘成国教授发言)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仝相卿老师从自身研究宋代墓志的实践经验出发,探讨的第一部分内容是“作为资料的宋代墓志”,从补史和家族发展两方面深入;第二部分内容是“作为对象的宋代墓志”,提出墓志碑铭文本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隐恶扬善”不能概括全部;第三部分为“宋代墓志研究的深入途径”,抛出“如何对同一类型的墓志进行深入分析”、“如何处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重合部分的关系”两个问题,掀起又一轮热烈讨论。
华南师范大学黄敏捷老师的发言题目为“以方寸度当时凉热——志主背后的国家与社会”,首先针对墓志铭是考证还是“榨干”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次探讨了罗恺墓志的多方面信息,最后提出了士人身边女子的“营生”等问题。
顾宏义老师的发言围绕“《晦庵集》与《名臣碑传琬琰集》所载《张浚行状》之比较”一题展开,顾老师通过比较二者所载《张浚行状》的字数详略与文字差异,并从“因删节而留下之不同、二者文字存在差异而词意有别、《琬琰集》误而《晦庵集》是、《琬琰集》是而《晦庵集》误、《琬琰集》有而《晦庵集》无”等方面深入分析其差异背后蕴藏的历史原因,进而阐发出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鉴定与使用等问题。
(与会学者在会上讨论)
除以上主题性发言外,其他与会学者亦围绕上述主题展开了十分激烈讨论,从而延伸出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众多历经书山学海后的经验之谈以及亲身实践探索后的真知灼见层出不穷、妙思连珠,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自由交流与思想碰撞。从日悬中天到月上东墙,学术沙龙在热烈的讨论中步入尾声,然与会学者尚意犹未尽,旁听的研究生更是稇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