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5日,适逢顾炎武先生诞辰410周年正日,昆山市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在亭林故里千灯镇,共同举行了盛大的《原钞本顾亭林〈日知录〉》全国首发仪式及学术研讨会,以下为学术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纪要。
一、刘永翔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各位同道,各位专家,顾炎武是清代汉学的开山祖师,我们华东师大古籍所有幸整理了他的全集,这个是全国古籍整理的重点项目,是在黄珅先生主持下,我们全体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的项目,期间也得到了顾炎武家乡昆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日知录》是一本清代汉学的开山之作,清代的考据之风,就是由此书而起。我本人在做《清波杂志校注》的时候,就用到过此书里面的材料,还学到了不少研究的方法。华师大古籍所整理的《顾炎武全集》中的《日知录》,是由戴扬本先生跟严文儒先生一起整理的,他们参考了黄季刚先生的校勘成果,而黄先生校勘所用的,正是此次发布的《日知录》抄本影印件的原件。今后,如果我们再版《顾炎武全集》的时候,正可以用此书作为参考,届时还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二、黄珅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各位好,《顾炎武全集》中《日知录》整理本的底本是由我选定的,我们当时用的是康熙本。这次看张京华先生的这个书出版以后,我觉得有些可惜,我们当时没有用到这个本子,这确实是一个缺憾,希望日后再版时能够补正。在当年整理完《顾炎武全集》之后,我有一个基本认识,就是《日知录》确实是顾炎武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最能代表其学术高度的著作。任何方面的问题,我们似乎都可以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找到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讲,顾炎武真可称得上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日知录》不仅承载了顾炎武的诸多学术理想,也集中地体现了他本人对万事万物的思考,这些深邃而富有洞见力的伟大思想,仍然是可供我们今日不断镜鉴的精神宝库,我觉得这就是《日知录》的价值所在。谢谢大家。
三、戴扬本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有幸能参加此次盛会。早在四五十年前,我在历史系读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王家范先生就向我们推荐了《日知录》,王老师认为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自学的方法,而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罗列,这可以说是很好的概括了《日知录》的价值。后来华东师大古籍所在整理《顾炎武全集》之时,由我和严文儒先生负责整理《日知录》,所以我与这本书可以说得上是颇有缘分。今天看到这套新出的影印本,在卷次排布,内容细节,甚至是一些具体的行文上,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材料,令我非常欣喜。我们当时在整理之时,由于缺少版本依据而悬而未决的诸多问题,很多都可以通过这套影印本来重新敲定。而顾炎武本人伟大的精神面貌,也因此能够被更为彻底的展现出来。所谓“采铜于山,博达通贯”,由顾炎武所开创的学术研究方法,可谓是流播深远,直接促成了明末清初的学术转向,并成为了干嘉考据学的滥觞源头。而要对这一学术思潮的转变作更为充分的研究,那么从《日知录》入手,将是最好的途径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日知录》的价值不仅没有随着时间而褪去,反而日久愈纯,成为了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雄山富矿。谢谢大家。
四、周可真教授(苏州大学哲学系)
各位好,《日知录》原稿本影印本的出版,又为我们增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史料。顾炎武把他的《日知录》分为经术、治道、博文三个部分,而其中的经学部分又是他最为看重的。顾炎武本人在评价宋明理学之时,亦是从经学角度出发,否定宋儒的融合思路,而倡导回归“原儒”——将儒学回至纯正,归至经学原典。《日知录》中春秋学的部分,正是顾炎武经世思想与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在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顾炎武均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思考,而这也成为了《日知录》现实意义的一个基底所在。谢谢大家。
六、张京华教授(湖南科技学院国学研究所)
尊敬的各位先生,今天,我们大家在一个特殊的地点讨论一部特殊的著作,即顾炎武的《日知录》。《日知录》是顾炎武辛勤多年的学术成果,其成书过程十分复杂。从最早的八卷本到最后的三十二卷本,在这个过程中,该书经历了稿本、抄本、刻本等各个形态,每种形态都版本迭出,它们共同构成了《日知录》纷繁多样的版本系统。众多的版本之间关系复杂,勾抹、增删、涂改的痕迹比比皆是,研究这些编纂痕迹,并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于《日知录》成书过程的认识。在今天,随着《日知录》彩印原钞本的问世,更可以帮助我们追根溯源,使我们了解《日知录》在成书过程中的某段历史面貌。在顾炎武颠沛流离的著述生涯中,条目体的札记是其主要的撰着方式。而统摄通观顾炎武的众多著作,会发现其中大部分的著作在实际上构成了以《日知录》为核心的“日知录体系”,《日知录》既是众多著作写作的起点,亦是其终极旨归。而在未来,围绕着《日知录》,更可以在《日知录集释》研究、“五大家”研究、明末清初学术史研究等六个方面继续延伸扩展。随着学界的不断关注以及各方的努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有分量的顾炎武研究成果出现。谢谢大家。
七、司马朝军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顾炎武先生是明清之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开宗立派,泽被后世,他在经学、史学、经学史、反理学、金石学、地理学、经世之学、语言学、音韵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非凡成就。在康熙以后的三百多年中间,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顾炎武研究史。不过长期以来,这部历史基本上还是处于零星、分散和自足存在的状况,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去认真地加以搜集、梳理、分析和综合,然后再胸有成竹地描绘和展示出这部客观上早已存在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令人信服地指出它所获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并且从时代的高度指出它今后攀登的方向与步骤。我们在做《日知录》的相关课题之时,对顾炎武本人的学术成就尤其钦佩。而通过阅读清代诸多学者的札记笔记,更会发现他们对于顾炎武学术的继承与发展。而对于目前来说,学界对于“明清之际三大家”的比较研究还是很不够的,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
八、郭志昌老师(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日知录》与政治的联系较为紧密,刊刻该书,需要冒着较大的政治风险。通过梳理顾炎武的信札,会发现在《日知录》的出版过程中,有一个阶段,是依靠顾炎武外甥徐乾学的“官方通道”,才将此书顺利送至张氏处刊刻,这也称得上是一段公案了。《日知录》历数百年而不衰,令人感慨。谢谢各位。
九、顾宏义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我也参加了《顾炎武全集》项目,负责其中的《历代宅京记》部分,也参与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的整理工作。这次看了张京华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其用力之深之广,深表钦佩。在《日知录》的研究领域,相信张先生的研究成果,将会为后来者提供不少帮助。谢谢大家。
十、方笑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顾炎武是重要的学者,其很多的学术观点与学术思想,在今天仍受到了广泛关注,甚至贯彻到了众多学人的治学历程之中。而《日知录》又是其重要的学术著作,我们原来知道有这么一个原钞本的存在,但是恐怕是大多数的学者都没有机会去目睹。现在能看到这样的一份影印本出现,我感到十分高兴,亦感觉其价值重大。我当年也参与了《顾炎武全集》的整理项目,跟着各位老师和同仁一步步将顾炎武的著作整理完毕,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感觉收获很大。我认为,对于顾炎武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将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就如同顾炎武本身的精神一样,可以代代延续下去,我们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谢谢各位。
十一、丁小明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上午向大家介绍了《原钞本顾亭林〈日知录〉》的出版过程,确乎是一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程。那么关于《日知录》及顾炎武研究方面我们还有什么值得做的事情的呢,首先是“《日知录》版本集成”这一工作值得全力推进,这次是原钞本的影印出版,其实跟原钞本同一时期的还有北大藏与陈垣藏两个抄本,其中陈垣藏本现归范景中先生,听闻范先生也在积极推进这一抄本的影印工作,希望能尽早面世,嘉惠学林。当然,《日知录》版本研究张京华教授是当下第一人,他刚刚的讲演全面深入,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其次,关于顾炎武研究尚有较大的空间,如《顾炎武年谱长编》、《顾炎武评传》等撰写亟需提上议程。再者,窃以为顾炎武学术的传播与接受是清代学术史与近现代学术史上绝佳选题,比如目下学界对学人日记的研究尤为关注,而这些学人日记中有大量关于《日知录》阅读纪录及顾炎武其人其学的评价,如我前两天翻阅《邓之诚日记》时就发现甚多这方面的材料,细致采摭,既可见顾学在现代学界之流传,更能揭示学者读顾、思顾、追顾之中的多重价值,当然,这些价值在当下学术研究中依然存在,比如亭林先生尽毕生心力而着《日知录》一书,再比如他治学中所坚持“采铜于山”的宗向,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仍然具有启示与指导意义。
十二、丁红旗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顾亭林是清代的学术大家、思想家,其《日知录》更是清代盛名一时的考据学的开山之作,其意义自不用多言。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因其版本的复杂性——稿本、清抄本、《四库全书》本、刻本、《集释》本等,而致使一些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而今,经目验,杨崇和、丁小明、张京华等判定这一抄本为“最善本《日知录》”。这样,就能从版本——根基上奠定一个扎实的文献基础,也必将有力推动未来对《日知录》甚至对顾炎武思想研究的深入,其遭清初特定的禁毁氛围的影响而删去的“素夷狄行乎夷狄”“胡服”“李贽”等条目,重现于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术贡献,因之可说《原钞本顾亭林〈日知录〉》无论是在《日知录》研究及顾炎武研究上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枫江书屋、丁小明教授等一力促使这《原钞本顾亭林<日知录>》的出版,使之嘉惠学林,更是值得称赞的。
十三、张文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日知录》是亭林先生的代表作,在学术史上开创风气,树立典范,影响深远。这次影印的原钞本《日知录》和通行本多有不同,主要是未经后人删改,应该是最接近著作原貌。《日知录》在流传过程中的这些删改,主要是因为触及满清统治者的忌讳,涉及夷夏之辨,民族气节等相关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恰恰是体现顾炎武精神品格的关键所在,其平生志业均在其中。所以现在这样一部抄本首次完整的影印出版,可使我们对于《日知录》的历史面貌有着更好的认识。我想,这也是对顾亭林先生最好的纪念。谢谢大家。
十四、任莉莉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日知录》原钞本的影印发布,其价值有二。一来,使得如此重要的版本化身千百,让更多的学人得以目睹其庐山真面目,可称得上是弘扬文化。二来,借新书发布之机,对顾炎武先生的研究有望历久弥新,是所谓表彰前贤。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谢谢大家。
十五、唐玲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我也曾经参与过《顾炎武全集》项目,负责《音学五书》中《唐韵正》的整理工作。当时我们边干边学,通过自己的实际学习过程,更加的能够体会到了顾亭林先生的那种博大宏阔的治学精神。亭林先生如今妇孺皆知,其思想甚至已经潜移默化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觉得这就是对亭林先生最好的纪念。
十六、王耐刚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顾炎武是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祖师,在古典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日知录》作为一种札记式的著作,其本身的著述体例亦具有极高的典范意义,后来干嘉学者就从中汲取了很多滋养。今天出版的《日知录》原钞本影印件,曾在台湾出过一个排印本,当时限于技术因素,不能原样出版。而今天我们可以将原钞本以如此清晰的方式呈现到世人面前,此是亭林先生之幸,亦是学界之幸。谢谢大家。
十七、张雯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所谓“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在阅读《日知录》及相关的信札后,顾亭林先生的面貌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其人格学术,令人钦服感叹。通过丁小明老师刚才对此书出版前后曲折经历的精彩介绍以及张京华老师刚才《日知录》版本的深入介绍,使得对华师大与顾炎武及其著作整理的渊源以及与昆山市政府的通力合作印象深刻。此次据枫江书屋所藏《日知录》抄本整理出版的《原钞本顾亭林<日知录>》尤其引人瞩目,正是由于此钞本在整个《日知录》版本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而作为新入职华东师大古籍所的青年教师,通过这次华东师大与昆山市政府的成功合作,让我不仅被华师大前辈学者们对古典文献竭力保护的精神所感动,也在希望在前辈学者们的引领下,能继续延续华东师大古籍所的传统,
为古籍保护和研究尽心尽力。谢谢大家。
十八、史桢英老师(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古籍整理研究部)
原钞本顾亭林《日知录》的影印出版,在为学界提供了这样一本高质量的影印著作的同时,也让珍贵古籍化身千百,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贡献。作为图书馆界的同仁,能够看到这样一部书籍问世,我也是感到由衷的开心,同时也期待未来各方能够有更多的合作,为顾亭林研究添砖加瓦。谢谢大家。
十九、栾根玉副部长(昆山市委宣传部)
今天是顾亭林先生诞辰410周年,这个日子也是昆山市顾炎武日活动的重头戏。在今天,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种学术研讨活动,来缅怀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于昆山文化,以及顾炎武研究的厚爱。昆山和华东师大因顾炎武而结缘,缘定今生,我们也非常期待能够做永续的合作。同时,我们也期待各位文化精英能够一如既往的对顾炎武,对昆山其他文化事业的持续支持。最后,衷心感谢各位老师,也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
参会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