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研究所

陈广宏教授主讲“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讲座”第五讲

发布日期: 2024-06-16   作者: 古籍所  浏览次数: 10

2023年5月10日下午3点“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讲座”第五讲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人文楼4349开讲。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陈广宏教授为师生们作题为“《宝颜堂秘笈》与中晚明知识生产型态”的学术报告。

本场讲座由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所长方笑一教授主持,古籍所丁小明研究员、丁红旗教授,中文系汤志波副教授,美术学院汪涤副教授及中文系 古籍所众多学生至现场聆听。

陈广宏老师从《宝颜堂秘笈》的基本情况说起,它是以眉公(陈继儒)之名刊传的从书,分秘、正、续、广、普、汇六集,自万历三十四年至泰昌元年,先后由尚白斋、亦政堂刊行,所收各类书籍合计229种。对于该书著作权的不同看法,恰好成为我们重新认识中晚明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切入口。

接着,陈老师讲述了知识系统之变及其背后的复杂因素。明前期以来,读书人的一般知识构成,是科举目标下经史
为核心的四部之学,但吴中之学博综经传子史及其他种种杂学的学术传统,大大开放了士人的知识谱系,这同时也意味着价值标准的多样化与知识内涵的深化。士人于广谱知识的追求,与物质条件(包括书籍积累)等相表里,引发了新一轮知识爆炸与重整,显著的表现之一,即各类别的书籍以汇聚的形式编刊、流行,向更广大的市民阶层渗透、普及,小说亦不例外。在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知识系统之变,面临着更广大阶层人们社会闲暇消费需求的驱动。中晚明发生的知识系统之变,有复古思潮背景下文章博学的提倡,也有性灵思潮背景下闲赏文化的泛滥,在体现文化人知识结构开放的同时,与知识圈层进一步下移几乎同步。其关键在于,市民社会出现与馆阁抗衡的知识中心,并引导社会风尚。与此同时,私人刻书业的发达,在明代嘉靖以来,又形成一个高潮,新兴出版市场渐始形成。

由此出现了说部、说丛与说汇的勃兴。而那些闲赏类的“轻阅读”丛书,成为图书市场的抢手货。从大部分丛书的任意删减及校勘质量等来看,显然不是为收藏的,而是供阅读的,开拓人们视野,同时消闲。陈继儒可以说亦是这一路下行传播的延续,他的诸多说部之作,既是奇闻轶事、奇情逸趣之展示,也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仿效士大大风雅生活方式之指南。其制作方式,被认为乃延招穷儒老宿,寻章摘句,族分部居,刺取琐言僻事,荟蕞成书。在知识生产上带来一种“涉猎之学”,这是“即书以为学”的产物。乃是知识搜集、复制、整理过程的直接呈现,集束式、条目式辑成,分类编次,随编随刊。这可以看作士人于知识的组织型式所发生的变化。

在讲座的最后,陈老师谈及由种种现象引起的若干思考。说部、说汇、说丛这些由谈说而来的文本传播,容量、时间上的便利,集个人情感与立言之表述、信息获取、价值观输出等于一体,渗透日常生活的风雅塑造,满足社会闲暇的消费,以娱情志,又是文章博学的载体,既显示获得初步发展的社会公共空间与传媒的新建框架,亦显示民间可与馆阁抗衡的文化权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将陈继儒定位为“新兴出版市场造就的文化人”。文学史、思想史上的“近世性”或即体现于此。



讲座结束后,方笑一老师感谢陈广宏教授的精彩报告,并作了简要总结。陈教授细致解答了听讲师生提出的问题。“华东师古籍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讲座”第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