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研究所

本所严佐之、刘永翔教授受聘为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严佐之教授作就职演讲

发布日期: 2013-03-27   作者: 古籍所  浏览次数: 350

    2013年3月27日上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聘任仪式在高研院报告厅隆重举行。我校10位教授被聘为研究员,本所所长严佐之教授和刘永翔教授荣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仪式结束后,严佐之教授在高研院报告厅作了题为“一部书串起七百年理学史:《近思录》后续著述及其思想学术史意义”的就职演讲。演讲由思勉高研院研究员兼院长茅海建教授主持。同为思勉高研院研究员的童世骏、刘永翔、杨国荣、杨国强等教授出席了此次就职演讲,到场的还有文史哲各专业的老师和同学。
  在演讲中,严教授认为,“编纂于840年前的《近思录》,原本只是朱、吕为僻居穷乡的读书人提供的一部理学入门读本,却不想被后世学者一步步发掘出潜藏的巨大学术价值,并最终成为最能代表中国古代主流学术思想的经典之一。历代《近思录》续编、补编、仿编、注释、集解、札记等后续著述,总数多达百种以上,此外还有古朝鲜、日本学者的注释讲说著述百余种。作为古代学术思想经典,《近思录》固然有其可以古今转换、历久弥新的思想意义、学术价值,而七八百年来广泛流布于中土、东亚的众多《近思录》后续著述,同样是一大笔值得后世珍视的思想学术史宝贵资源。”对此,他进行了四个大的方面的论述,以此对本主题进行更为深入地理解和阐发,第一个方面是《近思录》的“被经典”与《近思录》后续著述;第二个方面是《近思录》“续录”弥补了《近思录》无朱子思想资料的缺憾;第三个方面是《近思录》“补录”构筑起宋元明清理学史基本框架;第四个方面就是《近思录》注解、札记及其思想学术史文献价值。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层层推进,细致深入地阐述了古籍的整理对学术史、思想史以及文化史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演讲结束后,童世骏、茅海建教授向严教授提出了一些问题。童教授的问题是,中国历史上除了《近思录》以外,还有无其他著作也受到如此“待遇”,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办法搜集、整理资料,并作更深入一步地研究;茅教授提问,断掉的文化怎样接续?阅读传统的经典,如《近思录》会不会阻碍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严教授对二位老师提出的问题也给出了详细的回答,同时也对一些现场同学的提问予以了细致回应。本场就职演讲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