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研究所

刘成国:《王安石年谱长编》出版

发布日期: 2018-03-23   作者:  浏览次数: 354

     

《王安石年谱长编》(全六册)

刘成国著

装帧:大32开 平装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书号:978-7-101-12978-6

定价:290.00元

       王安石既是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北宋著名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是宋代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中绕不过的人物。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研究员刘成国先生,是宋代文学研究专家,对王安石的生平、文学创作和思想成就等研究颇有创获。他在本书中对王安石一生的行年事迹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考证,按年、月、日进行编排,旁及王安石的家族世系、人际关系网络,包括其家族、世系、字号、里贯、生卒年,科名、仕履、功业,创作成就和学术造诣,交游网络,家族盛衰等,并对其政治主张、创作成就和学术造诣进行深入的探讨,让读者可以全方位了解王安石其人其事。在材料的搜集、问题的考证、思想的阐发、方法的探讨等方面都有重要成果。

作者简介

       刘成国,男,生于1977年,山东高密人。2002年获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紫江青年学者。2004年至2016年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2008年破格1年晋升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2009—2010)、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2015)。出版专著有:《荆公新学研究》《变革中的文人与文学:王安石的生平与创作考论》《王安石年谱长编》。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媒体评论

  

2017年12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第四届思勉原创奖颁奖仪式上邓小南教授的获奖演讲:“宋代的王安石、朱熹,是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都绕不过的人物,目前的研究已经有了丰厚的积累。但应该说,多年来尽管关注的面向大为拓展,仍然缺乏实质性的突破。真正突破的契机,可能来自对于王安石著述及其行实的重新整理。最近有王水照先生主编的《王安石全集》面世;值得期待的,还有华东师大刘成国教授考辨详悉的《王安石年谱长编》。”


目录


卷一

家族世系

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1021),一歲

乾興元年壬戌(1022),二歲

宋仁宗天聖元年癸亥(1023),三歲

天聖二年甲子(1024),四歲

天聖三年乙丑(1025),五歲

天聖四年丙寅(1026),六歲

天聖五年丁卯(1027),七歲

天聖六年戊辰(1028),八歲

天聖七年己巳(1029),九歲

天聖八年庚午(1030),十歲

天聖九年辛未(1031),十一歲

明道元年壬申(1032),十二歲

明道二年癸酉(1033),十三歲

景祐元年甲戌(1034),十四歲

景祐二年乙亥(1035),十五歲

景祐三年丙子(1036),十六歲

景祐四年丁丑(1037),十七歲

寶元元年戊寅(1038),十八歲

寶元二年己卯(1039),十九歲

康定元年庚辰(1040),二十歲

卷二

康定二年、慶曆元年辛巳(1041),二十一歲

慶曆二年壬午(1042),二十二歲

慶曆三年癸未(1043),二十三歲

慶曆四年甲申(1044),二十四歲

慶曆五年乙酉(1045),二十五歲

慶曆六年丙戌(1046),二十六歲

慶曆七年丁亥(1047),二十七歲

慶曆八年戊子(1048),二十八歲

皇祐元年己丑(1049),二十九歲

皇祐二年庚寅(1050),三十歲

皇祐三年辛卯(1051),三十一歲

皇祐四年壬辰(1052),三十二歲

皇祐五年癸巳(1053),三十三歲

皇祐六年、至和元年甲午(1054),三十四歲

至和二年乙未(1055),三十五歲

卷三

至和三年、嘉祐元年丙申(1056),三十六歲

嘉祐二年丁酉(1057),三十七歲

嘉祐三年戊戌(1058),三十八歲

嘉祐四年己亥(1059),三十九歲

嘉祐五年庚子(1060),四十歲

嘉祐六年辛丑(1061),四十一歲

嘉祐七年壬寅(1062),四十二歲

嘉祐八年癸卯(1063),四十三歲

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1064),四十四歲

治平二年乙巳(1065),四十五歲

治平三年丙午(1066),四十六歲

治平四年丁未(1067),四十七歲

卷四

宋神宗熙寧元年戊申(1068),四十八歲

熙寧二年己酉(1069),四十九歲

熙寧三年庚戌(1070),五十歲

卷五

熙寧四年辛亥(1071),五十一歲

熙寧五年壬子(1072),五十二歲

熙寧六年癸丑(1073),五十三歲

卷六

熙寧七年甲寅(1074),五十四歲

熙寧八年乙卯(1075),五十五歲

熙寧九年丙辰(1076),五十六歲

熙寧十年丁巳(1077),五十七歲

卷七

元豐元年戊午(1078),五十八歲

元豐二年己未(1079),五十九歲

元豐三年庚申(1080),六十歲

元豐四年辛酉(1081),六十一歲

元豐五年壬戌(1082),六十二歲

元豐六年癸亥(1083),六十三歲

元豐七年甲子(1084),六十四歲

元豐八年乙丑(1085),六十五歲

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六十六歲

卷八

譜餘

附録

一、傳記資料四種

二、著述考附王雱

三、參考書目


後記


大約在2011年底,經過反復的思考和掂量,我決定暫時中止已經持續六年的宋代文體研究,重新回到碩、博連讀時的“老本行”,撰寫王安石的年譜。本來,在我最初的學術設想中,這項純粹的文獻考證工作,是要留待五十歲以後經過幾十年的日積月累,再着手進行的。之所以作出這個研究轉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古籍資料數據庫、電子文檔在短短數年内的迅猛發展,導致了中國古代文史研究至少在文獻的搜集、整理和考證層面,獲得了堪稱革命性的突破。史料的搜尋,變得空前的快捷和方便,從而極大提高了學人的工作效率。二是隨着余英時先生《朱熹的歷史世界》出版,近些年來王安石又逐漸成爲海内外學界關注的熱點。比如2014年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召開的“9至15世紀中國歷史學術研討會”上,二十幾個主題小組中,幾乎每個小組都有一兩篇論文涉及王安石。研究取向也突破了之前以經濟爲重的格局,向政治文化、學術思想、禮儀象徵等多個方面延伸。然而與此同時,學界對王安石生平行實的瞭解,仍然基本停留在清代蔡上翔《王荆公年譜考略》的基礎上。這對於王安石乃至宋代文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拓展,無疑是個明顯的不足。有鑒於此,我才決定暫時擱置當時業已準備多時的若干文體學和學術思想史選題,改弦更轍。


從1997年開始研讀王安石,到本書截稿,已經駸駸二十年了。儘管在撰寫中幾乎用盡了“洪荒之力”,可由於學力不足和知識結構欠缺,書中的若干缺陷還是比較明顯。比如王安石熙寧四年至九年的行實,就只能主要依賴於《續資治通鑒長編》;雖然積累了一些新法在地方上執行的具體細節的史料,可由於經濟史方面所知甚淺,難以作深入的挖掘和闡釋。由於文獻不足,未能對《辨姦論》這一聚訟紛紜的疑案作出定讞,等等。種種不足,若干不滿,不過,作爲一部文獻考證之作,暫時也只能如此了。至於研究過程中種種繁瑣考證的樂趣,由一條新史料、一個小細節出發,層層剥筍,環環辨析,宛如破案般直趨歷史的現場,由此而獲得的知性上的愉悦感,以及自以爲可以廓清迷霧最終卻發現仍然與歷史真實若即若離的悵然若失,則甘苦自知,不足道也。


感謝我的家人。自參加工作以來,她們擔負起了所有家務,使我有充裕的時間投身於繁忙的教學和科研中。雖然已經畢業多年,我的兩位導師肖瑞峰教授、沈松勤教授,對我的關愛却一如既往。十幾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張劍兄對我的鼓勵和支持,意義非比尋常。作爲二校時的外審專家,他在酷熱的暑假中幾乎字斟句酌地認真審讀完畢全部書稿,提出了若干條富有建設性的批評。就在2016年本書匆匆草成時,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方笑一兄、顧宏義教授爲我提供了新的工作機遇,並對本書修訂提出許多寶貴意見。杭州南宋史研究中心魏峰兄、宋代文學同仁會各位同仁,還有衆多師友,日常治學中的請益聆教、切磋砥礪,使我獲益匪淺。在浙江工業大學工作期間,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爲我的研究和著作出版,提供了充裕的經費支持。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爲我提供了寬敞的辦公場所,以及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中華書局歷史編輯室的胡珂女士,以其豐厚的學養和嚴謹的工作態度,糾正了本書中很多文字上的訛謬,匡我之不逮多矣。


以上等等,均銘感在心,不敢或忘。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我已經去世的父親和遠在家鄉的母親,原諒我多年以來奔波在外,未能盡孝膝下。


2017年8月9日於杭州嘉緑青苑

                                                                                                      



                                                                                                          (注:文章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华书局1912")